第一题
给你一个整数,请你判断0 ~ N之间有多少个数是100的正整数倍。
输入描述:
输入的第一行给出一个整数N 输出描述:输出0~N之间有多少个数是100的整数倍。
输出描述:
输出0 ~ N之间有多少个数是100的整数倍。
示例1:
输入:2000
输出:20
思路
签到题,直接用 N 去掉最后两位就可以,能够避免出现负数。
代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
| def count_multiples_of_100(N): N = int(N) if N < 0: return 0 N_str = str(N) if len(N_str) < 3: return 0 result = int(N_str[:-2]) return result
N = input().strip() print(count_multiples_of_100(N))
|
第二题
给定一个大小为 n * m 的网格板,网格板是由 n * m 个 1 * 1 的单元格组成,最初所有单元格都是 白色 的;现在给出K个操作:
$c x y$ 将位置为$(x, y)$ 的单元格涂成黑色
$l x y$ 将位置为 $(x, y)$ 的单元格向左寻找第一个白色单元格,将其涂成黑色
$r x y$ 将位置为 $(x, y)$ 的单元格向右寻找第一个白色单元格,将其涂成黑色
$u x y$ 将位置为 $(x, y)$ 的单元格向上寻找第一个白色单元格,将其涂成黑色
$d x y$ 将位置为 $(x, y)$ 的单元格向下寻找第一个白色单元格,将其涂成黑色
注意:网格板左上角的单元格是 $(1, 1)$
输入描述:
第一行给定 n, m, k 分别代表网格板大小和操作次数
后续给出为每次操作的命令 $s_i, x_i, y_i$
1 <= n, m <= 100
1 <= k <= $10^4$
1 <= $x_i, y_i$ <= $n, m$
输出描述:
对于以 l, r, u, d 为操作的给出对应的坐标。没有坐标输出 -1。
示例1:
输入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
| 5 5 20 c 2 4 c 4 2 r 3 5 c 4 4 c 5 2 u 5 2 c 3 2 c 1 4 l 4 4 c 3 5 c 5 3 c 3 3 c 3 1 u 1 4 c 3 4 r 1 1 d 3 3 d 3 4 c 1 1 c 5 4
|
输出:
1 2 3 4 5 6 7
| -1 3 2 4 3 -1 1 2 4 3 5 4
|
思路
初始化网格之后我们需要将所有元素初始化为False。
定义一个函数 find ,借助这个函数对x, y进行操作。需要使用到两个方向增量 d1, d2。
跳出条件为到达边界或找到未占位的我位置。
操作上按照四个方向进行操作,同时遇到 c 直接变为 True
代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
| a = [[False] * 105 for _ in range(105)]
n, m, k = map(int, input().split())
def find(x, y, d1, d2): x += d1 y += d2 while y >= 1 and y <= m and x >= 1 and x <= m: if not a[x][y]: print(x, y) return x += d1 y += d2 print(-1)
for _ in range(k): op, x, y = input().split() x, y = int(x), int(y) d1, d2 = 0, 0 if op == 'c': a[x][y] = True continue if op == 'l': d2 = -1 elif op == 'r': d2 = 1 elif op == 'u': d1 = -1 elif op == 'd': d1 = 1 find(x, y, d1, d2)
|
第三题
有 n 根木棍排成一列,第 i 根木棍的长度为 $a_i$ 。
请你从中选出一个最长的子区间,使得区间内任意三根木棍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。只需要输出选中的区间端点即可。
输入描述:
第一行整数 n ,表示木棍的数量
第二行n个整数 第 $i$ 个整数 $a_i$ ,表示第 $i$ 根木棍的长度
输出描述:
输出两个整数,表示最长的满足条件的区间的两个端点,如果有多个满足条件的,输出左端点最小的区间。
思路
区间直接考虑到我们的滑动窗口。
首先固定好我们滑动窗口的两个边界,然后不断进行遍历,更新最大长度。滑动窗口内需要在 最小值 + 次小值 <= 最大时对右侧边界进行操作。这里我们获取最小值和次小值的方法是借助了 SortedList()。在更新后记录边界,最后输出即可。
这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滑动窗口和有序集合,有序集合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代码量。
这里举我自己的反例,我当时由于太紧张,直接考虑到指针了,虽然考虑到 sort() 去排序,但是我后续的思路错了,结果这道题就失误了。
代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
| from sortedcontainers import SortedList
def find_longest_subarray(n, sticks): S = SortedList() r = n ansl, ansr = 1, 2
for l in range(n, 0, -1): if r < ansr - ansl: break
S.add(sticks[l - 1])
if len(S) < 3: continue
min1 = S[0] min2 = S[1] maxx = S[-1]
while min1 + min2 <= maxx: S.remove(sticks[r - 1]) r -= 1
if len(S) < 3: break
min1 = S[0] min2 = S[1] if sticks[r] == maxx: maxx = S[-1]
if r - l >= ansr - ansl: ansl, ansr = l, r
print(ansl, ansr)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n = int(input().strip()) sticks = list(map(int, input().strip().split())) find_longest_subarray(n, sticks)
|
这里还是想说我自己刷题数量还是太少了,还得努力啊,到现在这么些场有些思路上再后来反思时是对的,但复看自己的代码会发现在实现上还是存在问题。不过也没有出现暑期实习的时候输入输出出问题的低级错误了🤣当时因为输入输出好几次明明核心部分都是对的结果过不去,还是那句话,菜就多练🤣